养猪标准化难题待解 育种关乎养猪业全局 在人们的印象中,养猪场一向是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然而,一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原种猪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整洁的院落,院里花红草绿,盛开的玉兰在微风中摇曳,一派生机。这里是猪场的业务区,与猪舍只有一墙之隔,却闻不到半点臭味。 “这是经过省无公害产地认证的标准化养猪场,业务区、生活区和养殖区是严格分开的。其实即使是在养殖区也没有什么臭味,因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猪舍进行冲洗,猪粪尿全都流入沼气池。”办公室主任贾书良介绍说。这个猪场共有6座大小沼气池,猪粪全部用来生产沼气,实现了资源化处理,怪不得闻不到臭味。 “看,靠墙的那道管子是地温中央空调,猪舍里的温度能常年保持在15°C至20°C。为了确保无公害,猪饲料不能用添加剂和激素,还要定期对猪进行体检,确保每头猪都健健康康。”换上一次性鞋套,记者跟随贾书良来到了一间大办公室,这里有闭路电视,从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猪舍的情况。母猪、仔猪、商品猪分别住在不同的猪舍里,母猪正悠闲地散步,仔猪则懒洋洋地趴在铺有塑料网的床上小憩,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安闲舒适。 “规模化和标准化是相伴而生的,没有标准化的规模化,可能比散养户要付出的代价还要大。”粪污的处理问题,也是日益凸显的难题。“在美国,所有的粪便用到庄稼里可能都不够,但是在中国,这却是个问题,因为养殖和种植没有实现循环。”而目前部分大型养殖场实现了水泡粪工艺,能够在最少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实现猪舍清洁,但设备齐全需要十几万元的投入。 而要是想实现养猪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育种则是绕不过去的难题。在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侯明权看来,近年来猪病之所以越来越难治,首先是跟猪种有关。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陆续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同时也带来了像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从2009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遴选核心育种场,打造我国自己的核心育种群,从当前遴选的全国24家种猪企业来看,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我们的企业,从国外引进一头种猪就要花去两三万块钱,这个成本是比较高的,而且引进来之后需要不断地改良品种,否则就会退化了。”育种一直是养猪业的关键环节,下一步更是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