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文言虚词。用法很多。举例如下:当顺讲。《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山泽山林不逢不若”。不若就是不顺。还当及讲。《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做称呼代词,当你讲。即汝、尔。《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文言文诗句中若表示你的句子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假如: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 像: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整理 1、像。 例句:《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译文:何况刘豫州乃大汉皇室的后裔,英才盖世,群士仰慕,犹如众水归海。 2、及;比得上。 例句:《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3、你;你们;你(们)的。 例句:《鸿门宴》:“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文: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4、这样的;这。 例句:《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译文: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 5、至于。 例句:《齐桓晋文之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译文:至于民众,如果没有固定不变的产业,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 6、假如;如果。 例句:《殽之战》:“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译文: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7、或;或者。 例句:《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 译文:即使有时有军役,亦或者遭遇洪水干旱,百姓生活也不会穷困匮乏,天下仍会平静安宁。 8、好像;似乎。 例句:《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文: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