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左手穿上袜子,系上鞋带;用左手刷牙洗脸,吃完早餐;走进养猪圈舍,用左手挨个分撒饲料;再用左手打扫院落。干这一系列活儿,王子祥都是用他的左手。到今年,这样的“独臂”生活,王自祥已经持续了近20年的时间。
1994年,25岁的王自祥在一次搬运木材的过程中,因木堆倒塌,右手严重受伤,腕部以下大部分手掌被迫切除。准确来说,王自祥并非独臂,但他右手的正常功能基本丧失,与独臂无太大差异。20年来,仅靠着一只手,王自祥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也为自己撑起了一片事业的天地。
踌躇满志遭磨难
1969年12月,王自祥出生在望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王自祥勉强读完高中就开始外出挣钱养家。
“1989年,那时候最早开始做的就是经营木材买卖,是在木材厂帮老板打工,搞搬运,后来就自己搞加工和运输。”最初几年,年轻的王自祥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正当三十出头的王自祥准备把生意再做大一些,好好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一大堆原木一下子滚落下来,我根本来不及退开就被撞倒,右手就被蹩着压在里面了,当时已知道断了,还没想到有这么严重。”说起当年的情况,王自祥的语气里已经有了些轻描淡写的意味。
右手严重骨折,腕部以下大部分手掌被迫切除,王自祥也被迫开始适应只有左手的生活。难道三十出头就要变成一个废人吗?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自祥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
“用了两三年时间,才慢慢学会并且熟练掌握用左手写字、用左手做很多事情。”王自祥说。
养伤两年多,家里的积蓄很快被捞空,经济条件直线下降。1996年,王自祥开始在村里承包村道、沟渠等小型工程,希望以此赚钱养家。
“那几年连续亏了两个工程,1998年和1999年那两年最恼火,孩子上学经常要等钱用。2000年以后,生活才又慢慢好转。”靠着偶尔承包些小工程,做些小生意,王自祥艰难地养着家。
时来运转再创业
包小工程、做小生意,原本以为只能一辈子以此勉强养家糊口的王自祥从未想到自己还能二次创业。2011年,在参加了望谟县残联举办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后,王自祥再度萌生出创业的想法,这时的他已经42岁。他准备建养猪场,发展规模化养猪。
在征得家人和政府的支持之后,王自祥在2011年2月开始实施他的创业计划。先是租用望谟县复兴镇平坝村林丁组10亩土地,建成猪舍26间,修建饲料加工和储存室各1间,工人住房3间,随后又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场地平整硬化工程、道路建设等配套设施。王自祥的生猪养殖计划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他在心里祈祷,希望这次创业是幸运的。
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和向金融部门申请的贷款;二是缺技术,当时王自祥在生猪养殖领域是一个“门外汉”。凭着少数民族汉子固有的一股子韧劲儿,王自祥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虚心求学、大胆创新,在当年年底就初见成效,不但收回成本,还略有利润。
看到希望的王自祥干劲更足了,不停地摸索和积累经验,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
州、县残联知道他的创业情况后,先后到生猪养殖基地进行调研和考察,州残联扶持该基地创业资金达6万元,县残联扶持0.7万元,支持他发展生猪养殖事业。
2012年9月,王自祥创办的养殖基地正式被州残联授予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称号。
目前,王自祥的生猪养殖基地累计投入达45万元,固定资产35万元,母猪存栏5头,肥猪存栏达65头,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年创收10万元以上。
初现成效助桑梓
一人富不算富,王自祥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他脑中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村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生猪养殖共同致富。
“只要愿意创业,愿意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的残疾人,他们来我都免费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指导。在养殖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来一个电话,我也会尽快赶过去帮助解决。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项目,残疾人一样可以创造财富,这些年真的感触很深。”王自祥如是说。
如今,王自祥的生猪养殖基地已经累计培训残疾人200余人次,带动残疾人15人发展养猪产业,安排残疾人就业5人。
俗话说,一业兴百业兴。在生猪养殖取得一定成效之后,王自祥还多样化创业,承包土地种植了86亩甘蔗,开办了一个砂石场,同时还接手做了一些修建公路、水利等小工程,收入十分可观。
下一步,王自祥计划2014年再建一个生猪养殖场,租用土地10亩,修建圈舍600平方米,计划年出栏增加100头,年创收增加10余万元,在扩大生猪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有效解决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发展致富,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