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处获悉,过去一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立足当前保供给、着眼长远促转型”目标,认认真真践行“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努力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绩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重大支撑作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生猪生产提前半年恢复至常年水平。始终坚持“七抓七促”,推动全省生猪生产在2021年上半年即恢复至常年水平,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半年。2021年全省生猪出栏1849.7万头,同比增长11.3%;猪肉产量166.2万吨,同比增长13.6%;年末生猪存栏1530.5万头,同比增长12.2%;年末能繁母猪存栏140.2万头,同比增长3.8%。 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始终将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内培外引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组织开展“大场带小场”行动,推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小散养殖户为基础的协同发展格局。目前,全国前20强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16家在我省62个县实施生猪养殖或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项目。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08家,比2020年增加9家。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529个,比2020年增加239个。温氏、德康、日泉农牧等20家龙头企业生猪出栏量占全省总出栏量的23%,较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产业链条渐渐完善。认认真真研究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制定完善产业链图谱,对产业链中的传统低附加值环节,以改造为主进行强链;对产业链中的空白环节采取引进方式进行延链;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以改造和引进深度融合并举进行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条渐渐完善。育种环节,全省已建成种猪场82个,年可提供商品仔猪2000万头以上;“黔猪配套系”已选育至第6个世代,有望在2023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德康农牧清镇种猪场成功申报国家核心育种场,实现我省生猪国家核心育种场“零突破”。屠宰加工环节,全省已建成生猪屠宰加工厂(点)151个,设计屠宰能力1790万头;排名全国第三的高金食品集团在龙里县建设100万头现代化生猪屠宰和细致化分割生产线,今年3月份可投产,将有效提高我省冷鲜猪肉和猪肉预制产品供给能力。精深加工环节,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纳入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和省级千企改造龙头企业,盘县火腿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清单。 联农带农成效凸显。不断创新探索产业发展合作典型模式、高效养殖典型模式、利益联结典型模式,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科技帮扶,不断提高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能力。全省养殖场(户)达264万个,部分地区生猪养殖收入占农民收入30%以上。生猪养殖“411”“1211”等合作典型模式和利益联结典型模式进一步完善推广。2021年,生猪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56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