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1至3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1%。 “3月份,受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说。 从3月份CPI的八大类别来看,其中有七大类价格同比上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5.8%、2.6%和2.1%,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3%和0.9%,医疗保健、衣着价格分别上涨0.7%和0.6%。 而本次CPI数据中,唯一下跌的分类为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其中,畜肉类价格下降幅度最大,达24.8%,影响CPI下降约0.99个百分点。 最大拖累项在猪肉价格,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及供给充分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1.4%,影响CPI下降约0.83个百分点。 据测算,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1.1%,涨幅与2月份相同。 猪油对冲 从3月份CPI数据中可以看到,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走势相反。食品价格下降1.5%,非食品价格上涨2.2%,即“猪油对冲”。 在油价方面主要体现在非食品项中,即上涨幅度最大的交通通信类别。3月份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涨幅为24.1%,综合1-3月的季度同比涨幅为22.6%。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猪肉成为食品类中的一大拖累项,但油价的波动仍对食品中其他项造成了肯定的扰动。 除畜肉类价格下跌以外,鲜菜价格上涨17.2%、蛋类价格上涨7.0%、鲜果价格上涨4.3%、水产品价格上涨4.2%、粮食价格上涨2.0%。 对于食品类别中的两个不同走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价格走低,主如果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机制、饲料成本上升与猪肉生猪收储调节效果逐步显现;而能源价格(即油价)及国内散发疫情则对蔬菜价格构成扰动,从而推升果蔬生产及物流环节成本。 此外,对于“猪油对冲”现象,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下降,猪粮比持续保持低位,猪肉产能正在渐渐去化,从历史经验来看,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回升。“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仍处于高位,预估国际原油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需求端偏弱待解决 周茂华亦表示,未来需要防范国际能源、农产品及原材料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压力。 对于接下来CPI走势,受访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要警惕需求端偏弱问题。 周茂华指出,近几个月CPI同比与核心CPI同比均处于1%周边波动,物价继续处于近五年低位,肯定程度反映内需偏弱。对此,王静文也提到,“若去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涨幅并不大。3月环比下降0.1%,为去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同比上涨1.1%,与上月持平,反映需求端仍偏弱。” 此外,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22年CPI涨幅目标设定为“3%左右”。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称,预估今年CPI同比涨幅比去年有所扩大,但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影响物价的各种潜在因素,留有肯定余地,并设置了与去年一致的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对于CPI涨幅在3%左右的目标,王静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物价涨幅在3%左右,但目标应该还是控制CPI上涨不超过3%。“上涨压力应该还是集中在猪肉价格和能源价格上。需警惕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滞胀’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