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着力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创新案例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印发,向全国推广。 “四链融合”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打造境外农业园区,延伸跨境农业产业链 加强技术标准推广,提升跨境农业价值链 优化粮食运送模式,畅通跨境农业供应链 加强农业金融服务,强化跨境农业服务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了突出位置。 作为拥有全国唯一农业特色自贸片区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揭牌成立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和中欧班列贸易大通道作用,在产能合作、技术交流、粮食运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建设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 打造境外农业园区,延伸跨境农业产业链。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业跨境合作,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等丝路沿线国家布局建设了1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农业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杨凌示范区采取“持股不控股”“订单农业”等合作形式,由区内农业企业与当地政府和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公司,既帮忙当地农民增收,又保障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安全。 加强技术标准推广,提升跨境农业价值链。杨凌示范区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丝路沿线国家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组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针对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研发培养抗锈、抗旱、高产等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质品种,提供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袋栽培、碳基营养肥等设施农业技术,实现水肥气热光高效利用;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动跨境农业产品品质和产值大幅度提高。 优化粮食运送模式,畅通跨境农业供应链。陕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长安号运送优势,支持区内企业在境外园区建设小麦、菜籽等粮油种植、初加工基地,在阿拉山口建设农产品中转分拨中心,在西安建立农产品集散中心,形成种植、收购、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助力优质粮油成品、半成品进口。例如,爱菊集团平均每年进口哈萨克斯坦非转基因优质油脂1.22万吨、优质面粉4700吨、有机小麦5800吨,近年来累计向国内输送优质原粮12万吨。 此外,对于以原粮形式进口的小麦、玉米等,根据粮食运送特点,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出散装粮食两段运送新模式,境外到阿拉山口段选择开口漏斗车进行运送,阿拉山口到西安段选择普通集装箱进行散粮运送,有效降低粮食装卸时间、损耗和物流包装成本,提升粮食运送效率。 加强农业金融服务,强化跨境农业服务链。针对“走出去”农业企业的跨境贸易融资需求,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创新开展“央行跨境票据通”业务,陕西自贸试验区内进口企业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完成与境外企业的资金结算,商业银行、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和再贴现,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开展境外小麦、油菜等种植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收益,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陕西自贸试验区不仅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境外园区产值。截至今年6月底,14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示范种植来自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的13大类115个品种,其中小麦、大豆品种较当地品种分别增产82.3%和32.7%。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境外种植、初加工,境内深加工、销售的农产品产销全链条,并嵌入农业标准化、跨境金融等服务,跨境粮食供应链不断健全。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农业产能合作,加强农业技术、标准、服务输出,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持续完善跨境农业产业链布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副主任李群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