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山东深加工开始涨价的节奏收粮,而且东北有20%的潮粮又开始进军山东,说明还是“有利可图”的,否则谁也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把粮卖到山东去,也说明了粮商都想在这几天完快出手,害怕价格下跌把粮“砸”到自己的手中。然而就是在这种涨价的氛围中,华北、山东的深加工企业正式开启了“开门打击”的节奏,玉米价格开始大面积的落价。 农民老铁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1月29日,满市场都是双城直属库2800元/吨收购玉米的消息,而且今年东北深加工收粮的时间都在提前,从正月初二就开收粮,也说明了春节这么重大的节日也开始淡化,有人理解认为是年前深加工企业库存低,年后如果收购晚就会影响收购的量级,所以必须提前下手。 每个人对于市场的解读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有时候解读得太过于牵强和可笑。黑龙江大量的玉米没有出省,哪里会买不到粮呢?只要价位到了,什么时候收粮都不晚,无非就是你卖粮的多了,我就落一些,上粮少了,我就涨一些罢了。 玉米市场的几个重大变化 一、无论市场如何发展,无论农民多么惜售卖粮把售粮期延长,但也无法把“烘干塔”这部分人或者是职能给取代掉。对于贸易商来说,未来极有可能进行新一轮的“洗牌”,但东北这种民营的烘干塔和华北地区家庭作坊粮庄,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有着非常重大的生命力。 二、现在不论是东北还是华北,各个地区的深加工和饲料企业的门前,都会有大量的“接货人”,这个行业在玉米市场中属于“夕阳”行业,更属于一个“鸡肋”的行情,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的更新,如果不进行自我的变化,将会渐渐被取代。 1,这些接货人,无形中给卖粮人和收粮人都增加了成本; 2,接货的贸易商,可以有选择性的送给不同的企业,而终端用户的生产企业还是非常乐意与卖粮人直接建立一种良好的直销的模式; 3,税收的业务也不是普通的“接货人”所能支撑的,如果流水过多,会成为金融等行业关心的重点对象,这种大额的流水会有“弊端”,懂得都懂; 4,“接货”这项业务,本身就存在风险,而且存在风险的概率很大。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这个行业还有存活的空间,但如果自己更新的话,那么渐渐自己就会取代自己,风险太大,所以肯定会变化这种模式。 三、东北的玉米后期极有可能以“本地消化”为主,除非山东和南方给了你足够的价格吸引力才能大量的流通,因为东北的玉米价格从2022年秋季开秤的时候价格就“起高”,没有再继续高调的唱下去,否则不是破音就是“跑调”。 对于黑龙江来说,黑龙江地区的玉米,会大量的以黑龙江周边区域的深加工企业和当地的养殖饲料去消化为主。如果深加工企业能保持一个正常的开工率,黑龙江的深加工就能消化当地2000万吨左右,问题不是很大。但短期内会有一个现象:这些大量的玉米找不到“婆家”,只能拿时间换空间。 对于吉林来说,可谓是三极分化,一部分地区产量高,容重高,一部分地区产量高,容重低,一部分地区产量低,容重低,形成了“三足鼎立”。这也就出现了部分地区卖粮积极,一部分地区农户坚挺,不到时间节点不卖粮,一部分地区想卖,但是由于产量低导致的惜售。 对于华北地区来说,虽然满市场始终在说,华北的玉米价格是“洼地”,但即使这样,贸易商以较低的价格来进行收购,后面能涨多少钱,能赚多少钱都是未知。如果2800元/吨收购,仅有涨到3000元/吨才会有利润,但使用三方资金的贸易商是无利润的。最重大的一个条件是,3000元/吨的行情能有吗,就算有,你能卖到吗?所以华北的贸易商把这个风险放在收粮的首要位置。 四、深加工企业还要扩产,现在玉米市场中都在传,民营的深加工企业会有被取代的风险。但是小编看到的是河北的玉峰又在河南建立了一个工厂,而且还要在内蒙古的通辽建立一个工厂。同时陕西的国维淀粉也在进行扩产当中,包含益海嘉里在河北、河南也会有新的工厂开马,导致平原地区的深加工企业布局全部完成,所以说,深加工企业的规模始终在增加,从来没有见过减少或者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