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是好多朋友喜爱的一种宠物鸟,而且鹦鹉的种类也特别多,其中虎皮鹦鹉就是一种普遍饲养的种类,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饲养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虎皮鹦鹉品种有哪些及各类虎皮鹦鹉图片。 一、原始种 最普通常见的虎皮鹦鹉品种。 三大色系:绿,蓝,灰 绿色系包括:黄,亮绿,深绿,橄榄绿,灰绿 蓝色系包括:白,乳白,天空蓝,钴蓝,深蓝,浅紫罗兰,紫罗兰 灰色系包括:灰,炭黑 虎皮鹦鹉除了红色(因为经专家验证,其体内缺乏制造红色素的因子)及红色相关的颜色外,总共从浅到深有:“白,乳白,黄,亮绿,深绿,橄榄绿,灰绿,天空蓝,钴蓝,深蓝,浅紫罗兰,紫罗兰,灰,炭黑”,这么14大类,这其中因为一些稀释、累加的变化造成颜色深浅程度的差异不计其中。因此,更多的魅力颜色靠主人自己去挖掘。 遗传类型:显性遗传(简释: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显性基因,后代就会出现相同或相似性状的后代)。 个人建议新手起步,以蓝色系灰色系为主。绿系鸟在后期的颜色培育方面,会有极大的局限性。 二、蛋白石种 蛋白石种虎皮,英文名称“opaline”。也是一种虎皮常见的基因类型。但是国内通常只是把虎皮分为三种,即一般虎皮、红眼虎皮、其它的杂色啊什么的都归类为“云斑”。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要知道,这个“云班”可是包含了很多珍惜品种的啊。所以我们得细分,其中“蛋白石”就包含在国内的这个云斑行列当中。蛋白石和虎皮主要的区别点在于背部的斑纹羽毛,上图的显示为背羽毛的其中一片,在很多杂合体身上区别带不带蛋白石基因同样也是根据这个 原始天空蓝 背部羽毛的外围轮廓颜色来判断,蓝白色系(包括天空蓝、钴蓝、紫罗兰、白、灰)带了蛋白石的背羽外围颜色为蓝色,不带为白色。黄绿色系(包括亮绿、深绿、橄榄绿、柠檬黄)带了蛋白石的为绿色,不带为黄色。 遗传类型:性连遗传(简释:遗传和性别有关系,性连遗传的方式是公鸟如果带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母鸟,性连遗传的母鸟不可能有带基因这一说法,要么表现出性连的表现型,要么就是和该种完全无关,而不像公鸟可能是带基因,也可能是表现型。公鸟是性连的情况下,带基因后代25%为该种后代,表现型后代50%为该种;母鸟是性连的情况下,让所有后代公鸟带上了基因,后代母鸟什么也不带) 蛋白石作为很中肯的复合必用鸟,后期做彩虹系列以及珍珠系列都很有用处。 特点:背部有倒三角纯色区域,每根翅羽毛末端显现与身体本色一致的颜色。 三、灰翅种 实际上灰翅种连同上面的两种是我们中国市场上最常见到的三种类型。从英文名字中的最后一个“Dilution”中我们可以发觉这是“稀释”的意思。我觉得这很形象,这种鸟的前两个英文译名分别是“灰翅”(指的是花纹从黑变灰)和“亮翅”(指的是翅膀的颜色从以黑色为基调的暗色变为以浅色为基调的亮色)这都是从翅膀上来说的。而“稀释”指的是翅膀花纹,连同身体颜色一起被稀释变淡的过程。灰翅总的来说就是花纹从原本的黑色被稀释为不同程度的灰色,身上的蓝色绿色同时也被稀释到不同程度上的浅绿和浅蓝。灰翅和其它的变异可以互相组合,比如“Grewing Opaline”就是“灰翅+蛋白石”集合一身的种类。贴图很重要,看看吧。 遗传类型:隐性遗传(简释:父母双方必须同时带有同种隐性基因,才会把隐性遗传的性状遗传至后代) 紫罗兰灰翅比较有价值。蓝系灰翅可以用作后期彩虹的复合制作。 特点:相对于原始种而言,身上黑色符纹的地方都被淡化为灰色。 四、肉桂翅种 最初我以为肉桂指的是鸟身上的颜色变成肉桂色,并且企图去证明,但后来发现肉桂指的是翅膀的变异类型。它和“灰翅种”类似,是翅膀颜色的改变,但不的是灰翅的翅膀是被稀释灰色色,而肉桂翅则是被稀释成接近于咖啡色的“肉桂色”。并且肉桂翅身上的毛色不会被稀释,这点让人们不会特别注意到它和原种有什么不同。不过它和另一个品种结合会变成一个奇特的新品种,稍后会介绍(草蛉翅种)。 遗传类型:性连遗传(简释:遗传和性别有关系,性连遗传的方式是公鸟如果带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母鸟,性连遗传的母鸟不可能有带基因这一说法,要么表现出性连的表现型,要么就是和该种完全无关,而不像公鸟可能是带基因,也可能是表现型。公鸟是性连的情况下,带基因后代25%为该种后代,表现型后代50%为该种;母鸟是性连的情况下,让所有后代公鸟带上了基因,后代母鸟什么也不带) 肉桂除了作育草蛉翅虎皮外,几乎没有太大其他作用。 特点:相对于原始种而言,身上黑色符纹的地方都被淡化为咖啡色。 五、黄化种(黄红眼) 黄化种是颜色的变异类型,黄化就是绿色鸟体身上所有的符号全部消失,黑色素被完全取代,绿色被冲淡成为黄色。眼睛的虹膜也从黑色变成红色,是为数不多的几种虹膜颜色也发生了变异的品种。黄化鸟公鸟来得更有价值一些。弱点就是抗病能力比较弱。 黄化种,即黄红眼。白化种和黄化种相似,白化是黄化的鸟再经过一次蓝化而形成的。特征和黄化相似只不过不同的是全身雪白。这种鸟很受欢迎,因为很有圣洁的感觉。因为它的颜色是所有虎皮种中最淡的,所以有的时候有的稀有品种只有母本的情况下用它来作为父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白化种——白红眼。 遗传类型:性连遗传(简释:遗传和性别有关系,性连遗传的方式是公鸟如果带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母鸟,性连遗传的母鸟不可能有带基因这一说法,要么表现出性连的表现型,要么就是和该种完全无关,而不像公鸟可能是带基因,也可能是表现型。公鸟是性连的情况下,带基因后代25%为该种后代,表现型后代50%为该种;母鸟是性连的情况下,让所有后代公鸟带上了基因,后代母鸟什么也不带) 除了做草蛉之外,几乎没什么作用,但纯色鸟,喜欢的人依然相当多。 特点:红眼睛,纯黄/纯白羽毛。 六、鱼鳞种 这里往下开始都是比较少见的品种介绍了。鱼鳞和珍珠是台湾人根据翅膀花纹的样子类似鱼鳞和珍珠而取出来的。我们能看见的鱼鳞实际就是翅膀的颜色结构完全和原始种的结构反过来,原始种该是黑色的区域在鱼鳞种身上是白色,在原始种身上是白的地方鱼鳞又是黑色的,整一个相反排列。因为黑色变成了外面的圈圈的颜色,所以相比起原始种翅膀黑色区域的大面积分布,鱼鳞的黑色少的多。 那珍珠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英文名“Opaline Spangle”蛋白石+鱼鳞?没错,就是这样的,我们前面看到了蛋白石的翅膀花纹的最外圈呈现的是身体的颜色,聪明的人们就想能不能让蛋白石的最外圈较浅的区域替换掉鱼鳞的那最外圈黑色的圈圈,使之变成全身没有黑色的浅色系鸟呢?实验成功了,这个设想是可以被实现的,所以珍珠出现了。因为它异常的漂亮,所以人们喜欢单独把它列为一个种类,实际上珍珠是两个种类的结合体。即珍珠=蛋白石+鱼鳞基因并同为表现型。 从英文上面来解析“Double-factor spangle”Double-factor是双基因,双因子,双重作用的意思。通常具有某双基因的鸟在和别的鸟交配后它的双基因会一分为二分别作用在雌雄个体上,所以造成后代全部会像他。但是,这里双基因的spangle是个特例,当两只鱼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双方如果各自贡献出一份鱼鳞因子,就会变成双因子的鱼鳞。这个时候双因子鱼鳞就不会显现出鱼鳞的特征,而是黑色素全部被掩盖。形成全白(两只蓝色鱼鳞结合)或全黄(两只绿色鱼鳞结合)而虹膜是黑色的双基因鱼鳞。也就是有黄、白红眼的毛色,加上原始种的眼睛。这种鸟在和普通鸟结合的情况下会产生单基因的鱼鳞,也就是说如果一只全白的黑眼睛鸟和一只原始种蓝鸟结合后如果生到鱼鳞后代,千万不要奇怪,那是双因子鱼鳞的作用。而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究竟这只鸟是不是双因子的鱼鳞种。白黑眼=鱼鳞+鱼鳞基因并同为表现型。 遗传类型:显性遗传(简释: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显性基因,后代就会出现相同或相似性状的后代) 鱼鳞种是比较有意思的鸟,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尤其在鱼鳞与黄脸结合后,会超级绚丽。 特点:每片羽毛边缘为黑色,其它地方为纯色,与色系对应。 七、派特种 先从咱们国内说起,“云斑虎皮”或者“云片虎皮”的得名从何而来,目前我确实是不得而知,我想可能是因为蓝白色杂毛的鸟看上去就像蓝天白云一样而得的名吧。国内分虎皮种很粗略,什么波纹型、玉头型,殊不知这两个种里面大略算了一下都应该有十多种不一样的虎皮,有的很常见,有的稀有到不行,由于没有足够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认识,随意交配也只会丧失好品种。这样一来即使有了发现立马就会消失,因为人们不知道它稀有。这很大一部分是造成国内缺乏好品种,品种退化的原因。 显性派特——遗传类型:显性遗传(简释: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显性基因,后代就会出现相同或相似性状的后代)特点:两片大翅膀为纯色。 隐性派特——遗传类型:隐性遗传(简释:父母双方必须同时带有同种隐性基因,才会把隐性遗传的性状遗传至后代) 特点:身上黑色符纹无规则并且模糊。 Clearflight派特(亮飞行羽派特)——作为派特类中最不起眼,数量稀少,无意义的派特类型,不作具体介绍。 八、冠羽种 冠羽是唯一一种虎皮鹦鹉毛型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大抵分为3种类型:“簇状冠羽、半圆冠羽、圆冠羽(全冠)”三种。同时日本还有过伴随着卷背出现的冠羽品种,称之为冠羽卷背。冠羽的特色就在于头顶羽毛的形状,通常以对称的毛型为审美标准。要注意的是,在繁殖冠羽虎皮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两只同是冠羽的鸟交配,这样繁殖的后代会有致死基因的出现,也就是出生的雏鸟中有大概1的比例会夭折。冠羽和非冠羽的鸟交配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冠羽后代。但也有的繁殖者为了能使冠羽的基因加强,不惜牺牲那1的比例来造出更完美的冠羽品种,用两只冠羽交配。冠羽是毛型变化可以和以上及以下提及的任意品种相结合。 遗传类型:显性遗传(简释: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显性基因,后代就会出现相同或相似性状的后代) 特点:毛型变异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虎皮鹦鹉品种有哪些及各类虎皮鹦鹉图片,虎皮鹦鹉的饲养特别常见,而且相对来说虎皮鹦鹉也是一种比较便宜的品种,在平时饲养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