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棉花病虫害普遍发生在中等程度。常见病虫害包括棉蚜、棉虫、棉叶螨、棉蓟马、棉铃虫、地下害虫(鼹鼠、蛴螬、针虫、地老虎)、苗木病害(黄萎病、突降病、炭疽)、枯萎病、黄萎病、棉铃病(流行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当地病虫害有烟粉虱、斜纹夜蛾、红叶枯病等,为有效防治2021年棉花重大病虫害,确保棉花生产安全、安全、质量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预防和控制目标 重大病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和专业防控面积达到30%,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促进了农药使用量的减少。 预防和控制战略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控害减药、保铃保产”的策略,在播前、苗期进行防治,在生育期、铃期进行防治。优先采用抗(耐)性品种、农艺和生物防治技术,发挥棉花自身的补偿能力,利用调控和天敌持续控制为害。实施规范准确用药,优先选用生物源和环境友好型农药,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统一防控相结合,提高防控效益,减少农药消费。 防治重点 (1) 西北内陆棉花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的棉区。重点防治棉蚜、棉叶螨、棉蓟马、草蝽、棉铃虫、枯萎病、黄萎病和苗木病害,做好当地烟粉虱和绿蝽的防治工作。 (2) 分水岭棉花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和陕西棉区。重点防治棉蚜、棉虫、棉铃虫、烟粉虱、棉叶螨、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病害和棉铃病。 (3) 分水岭棉花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棉区。重点防治棉虫、棉叶螨、棉铃虫、斜纹夜蛾、枯萎病、黄萎病、苗期病害、棉铃病、红叶枯病、棉蚜、棉蓟马、烟粉虱和红铃虫。 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农艺措施 清理农村,棉花收获后及时拔出棉秆,清除病虫害残留。秋季深翻,有条件的棉区秋冬灌溉保墒,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清除田边杂草,犁地除草,减少害虫的转移危害。及时打顶、出田集中处理。西北内陆棉区应合理布置棉田,避免棉花与大面积春玉米、加工番茄和十字花科作物相邻,远离枣园和集中连栋温室,减少棉铃虫、草蝽和烟粉虱的转移危害。 (2) 管制和生物多样性利用 西北内陆棉区在棉田周围的山脊和林带下种植苜蓿或早熟油菜等作物,其他棉区在棉田边缘种植蛇床子、波斯菊、百日草等开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蜂蜜来源,吸引和保护天敌,提高天敌对棉蚜、棉铃虫和棉螨的控制能力。棉铃虫易感地区的棉花与玉米和大麻条相互种植,以诱捕棉铃虫成虫产卵并密集杀死它们。促进棉花和冬小麦的插花种植,保护和利用天敌。 (3) 选择抗病(抗)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品种,在流域和流域棉区选择抗病性好的优质高产抗虫棉品种。 (4) 种子处理 根据各棉区苗期主要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专用种衣剂进行种衣剂包衣或复衣。杀虫剂可以是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是枯草芽孢杆菌、氨基低聚糖、油菜素内酯、苯乙基环唑、吡咯烷腈等。 (5) 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1.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棉花生长初期,应重视棉田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天敌在防害中的作用。小麦、油菜收获后,秸秆在田间放置2-3天,有利于瓢虫等天敌向棉田转移。苗期蚜虫发生期,当流域棉区棉田天敌单位(以1只七星瓢虫、2只蜘蛛、2只蚜狮、4只食蚜蝇、120只蚜茧蜂为天敌单位)与蚜虫种群的比例大于1:120时,河流域棉区1:320,西北内陆棉区1:150,无化学防治,采用天敌防治蚜虫。在盆地棉区,从苗期到萌芽期的一般年份,不使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苗期蚜虫。 2.人工释放赤眼蜂。在棉铃虫成虫高峰期初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二化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每次放生黄蜂10000头/亩,每代2-3次,间隔3-5天,以减少棉铃虫幼虫数量。 (6) 昆虫信息素诱捕 从棉铃虫成虫越冬世代开始到最后一代成虫结束,大面积使用棉铃虫性引诱剂,每亩设置挥发芯和干蛾诱捕器。在盆地棉区斜纹夜蛾多发区,大面积使用斜纹夜蛾性引诱剂,每亩使用一个挥发芯和斜纹夜蛾诱捕器,成虫成簇诱杀,减少田间产卵量。生物食品引诱剂持续使用。在夜蛾科主要害虫(棉铃虫、地老虎、夜蛾科三叶虫等)出现前1-2天,将其条状滴灌,每隔50-80米在一排棉花植株的顶叶上均匀涂抹药物,诱杀成虫。 (7) 环境友好型农药控制 1.棉蚜。当效益损害比低于该指标时,盆地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的苗期蚜虫达到3片真叶的叶前滚动率的5%-10%,或4片真叶的叶后滚动率的10%-20%。单株上、中、下叶平均蚜虫数为200-300时,应进行全田控制。氟利达腈、二丙基环灭多威、氟利达·亚硝酰胺和吡蚜交替使用。 2.棉铃虫。当每100株转Bt基因的棉花植株中有10个以上的幼虫和每100株非转Bt基因的棉花植株中有100个卵时,应进行化学控制。首选微生物杀虫剂,如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卷心菜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杆菌、苏云金杆菌(Bt转基因棉田禁用),选择化学杀虫剂,如loudiurea、fluriduron、indefencarb和强力霉素进行控制。 3.棉花虫。当西北内陆棉区蕾期12头/100株、开花期20头/100株、铃期40头/100株、蕾期5头/100株、花铃期10头/100株时,在分水岭棉花区,新的伤害率为3%,或昆虫种群为每100株5头。从天边到内侧,用药时间为上午9:00前或下午4:00后,药剂为噻虫嗪、氟啶虫腈等。 4.棉叶螨。当出现斑点时,或当螨株率小于15%时,应选择中心植物进行处理。当螨株率超过15%时,应进行全场统一控制。应使用吡哆酮、阿维菌素等作为药剂。 5.棉花蓟马。种衣剂防治主要用于苗期和芽期,种衣剂可采用噻虫嗪和吡虫啉。开花期间,根据昆虫的情况,可以选择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和噻虫嗪等化学物质。 6.苗期病害。种衣剂防治是主要方法,吡咯烷、甲霜灵和唑菌酯用于种衣剂包衣或重包衣。在疾病早期,特别是在低温、多云和多雨天气,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并喷洒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和恶霉素。 7.枯萎病和黄萎病。选择枯草芽孢杆菌种衣剂。枯草芽孢杆菌、氨基低聚糖和大蒜素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从苗期到芽期进行喷施或滴水。 8.贝尔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应以花蕾和幼铃为重点进行防治,或在花铃期雨前雨后及时喷洒。 注意事项:①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保护天敌。② 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应合理轮换交替使用,避免同一药剂在一个季节内多次单次使用。③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