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又称金蝉、蚱蝉等,是夏季常见的昆虫之一,发出悠扬的蝉鸣声而闻名,那知了猴是什么?为啥知了猴入伏就不出来了? 一、知了猴是什么? 知了猴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知了猴的一生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形成了生命周期的完整循环。 1、卵阶段: 知了猴的生命始于成虫雌虫产下的卵。通常在七月下旬开始交配,雌成虫开始产卵。她们会选择树木的枝干或者其他适合的表面,将卵黏附在上面。这些卵在冷冷的冬季中越冬,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2、若虫阶段: 随着温暖的春天的来临,知了猴的卵会孵化出幼小的若虫。若虫刚出生时非常脆弱,需要完快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一旦它们落到地面上,就会马上潜入土中,利用地下环境提供的保护和营养进行成长。 若虫一生都是在土中生长的,通过吸食根茎的汁液为食,同时借助口器来排泄废物和吸收水分。在这个阶段,它们并不发出蝉鸣声,也不会被称为“金蝉”,而是被叫做“知了猴”。 3、成虫阶段: 当若虫经过几次蜕皮后,总算完成了全身的成长,它们就会准备脱壳变成成虫。通常是在盛夏时节,七月中旬到八月初,知了猴开始挣脱地下的土壤,钻出地面。 成虫的外表与若虫时有很大的不同。成虫具有透明的翅膀、鲜艳的体色和复杂的眼睛,而且通常体型较大。此时它们的生殖器官也已发育完善,成为繁殖的主要工具。 知了猴在成虫阶段发出悠扬的蝉鸣声,这是为了吸引异性的交配伴侣。成虫的寿命相对较短,通常仅有数周的时间。一旦交配成功,雌性成虫会寻找适合的地点,将卵产在合适的树枝或表面上,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 蝉鸣是知了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夏季的一种独特的声音。蝉鸣声在不同地区和种类之间会有所区别,而且它们的存在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肯定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知了猴被认为是夏季的代表昆虫,也被视为丰收的象征之一。 二、为啥知了猴入伏就不出来了? 知了猴的寿命大概为2-4周,这个时间并不长,但它们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多个生活阶段。从幼小的若虫孵化出生,到挣脱地下土壤变成成虫,再到进行交配和产卵,它们完成了一代生命的循环。在整个过程中,知了猴的鸣叫声陪伴着夏季的来临,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开始下降,进入伏天,知了猴的存活条件变得不利。蝉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当温度下降到肯定程度时,蝉的新陈代谢和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它们无法适应较低的温度,身体功能开始减缓,食欲也减退。 蝉在成虫阶段是主要的繁殖期,它们需要大量的能量来进行交配和产卵。然而,入伏后气温渐渐凉爽,昆虫的活动也渐渐减少,食物供给变得有限。知了猴的身体渐渐虚弱,无法保持繁殖和鸣叫的生活方式。 除了气温下降,伏天还经常伴有潮湿和多雨的气候,这也对知了猴的存活构成威胁。雨水会促使地面湿滑,对于蝉的足部附着和飞行都不利。而且,湿润的环境有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蝉简单感染疾病,导致生命的早逝。 因此,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知了猴在入伏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周期。它们不再出现,不再鸣叫,而是躲藏在树木、地下或其他适合的地方,等待冷冷的冬天过去。一旦春天的阳光再次回暖,知了猴的卵会孵化出新的若虫,新的一代蝉将继续上演它们悠扬的夏日之歌。 总结:知了猴是夏季常见的昆虫之一,以其悠扬的蝉鸣声而著称。它们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成了生命周期的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