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面带来互花米草最新治理方法。 一、互花米草最新治理方法 1、防治区域范围 根据摸底情况,目前,除辽宁省外,我国沿海省份均有互花米草分布。防治重点区域是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广 西等省份。 2、重点行动 (一)开展互花米草调查 1.开展互花米草调查。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相关要求,借 鉴国内外最新调查技术方法,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 和现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制定全国互花米草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 规程,开展互花米草现状调查,全面摸清我国互花米草分布现状, 为科学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支撑。到 2023 年 4 月底 前,完成互花米草调查,建立全国互花米草现状数据库,编制调查报告,将互花米草分布数据纳入自然资源“一张图”。(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林草局负责,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参 与) (二)科学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 2.明确互花米草治理任务。实施《全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 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海岸带生态保护和 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生态保护和修复支 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等,在国土空间生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内容和任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因地制宜制定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内容,细化 防治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资金来源,有序推进互花米草综 合治理各项任务。各县(区、市)要根据当地互花米草生物学特 性和生长规律,制定实施路线图,逐一明确治理的具体斑块、范 围、面积、治理模式和完成时限及相关责任人,实行“清单化管 理”,确保责任到岗到人,扎实推进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工作。力 争到 2025 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花米草清除率达到 90% 以上,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重点在长江三角洲沿海省份、 山东和福建开展攻坚战,其中江苏 2.0 万公顷,浙江 1.56 万公顷,上海 1.2 万公顷,山东 0.93 万公顷,福建 0.93 万公顷,广西 0.13万公顷,天津 0.04 万公顷、河北 0.01 万公顷,海南和广东完成 各自互花米草零星存量治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自 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送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按职 责分工负责) 3.科学精准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各地针对互花米草在低 潮滩、中潮滩、高潮滩等不同生长环境的具体分布、生长阶段、 面积大小、危害程度、扩散趋势等,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 替代以及综合防治等方法,科学精准制定治理措施,做到“除早、 除少、除了”,有步骤、分区域地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优先 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大湿地、红树林分布区、鸟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 运送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持续推进治理后的生态修复。各地要统筹综合治理和后续 生态修复,以互花米草侵入前的原生生态系统为参照,按照“宜 林则林、宜滩则滩、宜渔则渔”的原则,科学确定互花米草治理 后的滩涂生态修复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分类修复,合理利用土地。 加强后期管护,避免互花米草复发反弹,持续巩固治理成绩。(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 部、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互花米草监测与评估 5.提高互花米草动态监测能力。制定互花米草监测评估技术 标准,完善现有监测体系,提升潮间带监测能力,建立健全互花 米草监测网络,构建互花米草监测监管信息平台,利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结合现场调查,开展互花米草动态监测, 及时掌握互花米草的动态变化特别是互花米草的扩散情况,为互花米草动态监管、科学治理提供支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 实,林草局负责,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 农村部等参与) 6.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全过程跟踪评估。对互花米草治理项目 实施情况、区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治理效果、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和价值以及综合效益进行跟踪评估,促进生态修复水平不 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四)加强互花米草潜在分布区域防控 7.开展互花米草扩散蔓延预测研究。利用互花米草调查结果, 借鉴现有研究成绩,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细胞自动机模型、最大 熵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等,进一步研究总结互花米草侵入我国滨海 湿地生态系统的遗传进化机制、快速扩张的生态机制和分子机理、 繁殖策略、生理生态学特征,以及与其他植物、底栖生物等相互 关系,预测互花米草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及扩散蔓延趋势、入 侵可能性高的重点区域,科学评估互花米草侵入风险,为提前防 控互花米草扩散蔓延、实施早期防控措施、有计划地开展重点区 域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到 2023 年 12 月底前,完成互花米草扩散蔓延机理与预测研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参与,科学技术部、 林草局负责,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8.强化互花米草联防联控。各地、各部门之间建立联防联控 制度与工作机制,协同开展互花米草防控,做好源头预防,去除 防控盲区,切实提升防控效能。到 2023 年 6 月底前,各地、各 部门建立互花米草联防联控制度与工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负责落实,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 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互花米草防治科技支撑 9.开展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系统梳理国 三角洲、福建闽江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我国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成功经验、治理模式、技术体系及生态环境影响,分区 域、分类型总结凝炼可复制、可推广、成本低、低污染的互花米 草综合防治模式和技术,制定《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指南》, 指导各地精准治理。到 2023 年 6 月底前,完成互花米草综合防 治技术集成,并持续推广应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参与,科学 技术部、林草局负责,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 参与) 10.加强互花米草治理机械设备推广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旋 耕机等互花米草治理现有机械设备,根据我国互花米草分布区域 特征,挑选和改装适用农机应用于互花米草刈割或翻耕。(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 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总之,在互花米草调查、治理、管护等决策过程 中开展咨询论证评估工作,为互花米草防治提供支撑。建立全民 参与机制。各地要积极开展互花米草防治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 对典型案例、有效治理模式进行广泛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