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引入物联网新技术、智能化新设备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作为“大国粮仓”的中央储备粮收储监管智能化进程全面提速。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动用中央储备粮? 一、我国中央储备粮监管智能化全面提速 从20日召开的2024年中储粮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获悉,中储粮集团公司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性布局,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保障粮食安全能力。2023年实现“技防技控”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储粮直属库全覆盖,并启动分库推广实施工作。通过引入多项物联网新技术、智能化新设备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智能出入库、数字仓储、实时粮情、AI预警等系统集成,实现粮食入库环节自动扦样、质检、检斤以及全流程可视监测和“穿透式”实时风险预警,有效以免“擅自动用”“转圈粮”和安全生产问题,实现粮食收储信息化监管全覆盖。 同时,中储粮直属库外监管平台上线运行,5000余家非直属企业储粮库点数据有效联通,数字化储粮监管效能整体提升。中储粮自主研发智能扦检设备,首次实现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无人智能扦检,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强度,有效以免了“人情粮”等人为因素。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动用中央储备粮? 在进行粮食储备制度建设的初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防灾备荒和抵御外部影响。 一方面,我国当时农业生产水平并不是很高,简单受到当年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粮食年产量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冷战期间,面临“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侵略”,需要及早做好粮食储备规划。 但受到国家财力的限制,当时的粮食储备规模并不算大。真正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粮食储备调控的能力是在1990年,国家建立起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但这种政企不分、分级管理制度的弊端却制约着粮食储备能力的提升。 2023年,中储粮服务粮食宏观调控任务,高效实行强农惠农收购政策,及时在黑龙江佳木斯等地区启动2023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针对国产大豆增产农民“卖难”问题,及时启动国产大豆收储,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力服务国产大豆振兴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