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玉米的生长和播种规律,普通东北玉米播种光阴在4月20日左右,收获在10月20日附近。目前新粮上市在即,国家存储玉米拍卖近期浮现成交价、成交量两旺的局面。2016年,我国的玉米收储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幻,由之前的国家临储托市收购改为了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这样,国内玉米价格就由此前的由政策来定改为了由市场来决心。 目前陷入到2018年也是改革的第三个年头,本文拟对历年国家关于玉米产业的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对于新年度的产业政策导向做一个分析和展望。 收储政策:始于2008终于2016 玉米的临储最低价收购政策始于2008年,国家出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和粮食的稳定供应,每年在玉米播种前公开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由国家指定的粮食企业以最低价进行收购,以此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农民利益。 从种植面积的刺激来看,最低托市收购政策的确起到了稳定粮食供应的效果,通过临储收购价倾斜所致,玉米临储收购价持续大幅上调,抬高种植户的玉米售价,使得玉米种植收益显著高于其他农作物,种植户大量改种玉米。2008年起,全国的玉米播种面积从2986万公顷,增添到了2015年的3182万公顷,扩种幅度达到了6%,并浮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主产省黑龙江省也从2008年的359万公顷,增添到了2015年的582万公顷 ,幅度达到了62%,效果显然。 但另一方面,最低收购价政策由于是政策性导向,既抬高了下游消费的成本,使得许多饲料企业去找求其他诸如高粱、大麦、DDGS等替代品;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供应节奏。普通在临储收购阶段,也基本上是农民售粮阶段,普通会影响农户的惜售心态。另外,临储收储也间接减少了市场的供赠流动性。普通第二年5月之后,国储开始拍卖以补充市场供需缺口,多采用顺价拍卖的方式,即以抛储批次玉米当年的收购价作为底价,外加出库费和升贴水,价格同样不低。 玉米价格由于托市政策,集体国内玉米的价格水涨船高,影响了下游消费的踊跃性,许多企业转而选择能量类的替代品诸如高粱、大麦、DDGS等,使得国内的库存逐年累积。一方面是消费的萎缩,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玉米流入国储。2015年,临储玉米收购量1.25亿吨,对应产量占比大致在50%左右,15/16年度的国储总库存高达2.36亿吨,库存消费比也创出新高106%。 供赠侧改革,玉米价格走向市场化 天量的库存,一方面极大扭曲了市场的供应结构,即大部分的库存流入国储,造成流通市场的供赠不足;另一方面,国家的存储成本也随着量的增添逐年提升,财政压力骤增,同事各地粮库库容紧张,玉米霉变质量下降事件频出。在2016年国家开始废除最低价托市政策之后,抛储销售政策也随着供赠侧改革的深入开始转向。 2016年,国家在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将以往的玉米暂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供求关系靠市场调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勉励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玉米收购由以往的中储林佞表国家实施暂时收储为主,变为多元化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国家不再进行暂时收储玉米价格开始走向市场化。 抛储销售:降价销售辅以深加工补贴 抛储销售方面,2016年早先,国储库存的抛售主要还是以顺价销售为主,即以抛储批次玉米当年的收购价作为底价,外加出库费和升贴水。普通采用三种方式,即临储东北地区拍卖、跨省移库和定向销售。定向销售主要是下游玉米深加工企业如淀粉、燃料乙醇等。 2016年之后,国家临储收购政策废除,临储抛储不在维持顺价销售,临储开始降价去库存。主要方式包括央储轮出如中储粮包干销售、临储拍卖、定向销售等。 同时,各地也频出关于玉米下游深加工的补贴政策,加快陈化玉米的出库。2016年东北三省一区先后公开玉米深加工补贴细则,对区域内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或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及以上的生产淀粉类或酒精类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消耗省内2016年新产玉米赠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具体为内蒙古自治区200元/吨、黑龙江300元/吨、吉林省200元/吨、辽宁省100元/吨; 自2016年9月1日起,将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恢重至13%; 2017年东北三省一区对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收购加工2016年新产玉米赠予补贴,黑龙江省为300元/吨,内蒙古和吉林为200元/吨,辽宁为100元/吨; 2018年3月,吉林省公开了饲料及深加工企业收购2017年产玉米赠予补贴的政策,吉林省纳入补贴范围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配合饲料企业,实际收购加工消耗的2017年省内新产玉米每吨赠予100元/吨收购补贴。补贴光阴为2018年3月15日至4月30日期间收购入库,且6月30日前加工尽成。 综合观点 总体来看,政府在供赠侧改革去库存的方针下,销售策略的转变和深加工补贴政策的推出,极大地加快了临储玉米的去库存节奏,尤其是在库光阴较久的陈化玉米的消化。2018年相关政策是否会持续,也是影响后市玉米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的2018/2019年度的库存消费比依然高达92.4%,相比2011年和2013年的20%到30%的水平,依然库存压力过重。预计新的年度依然会持续供赠侧改革的步伐,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加快国储玉米的去库节奏。 2018/2019年新季玉米即将上市,考虑到目前的临储库存及临储库存消费比下降较快,同时近几年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废除,产量这边也浮现逐年下降的走势;同时深加工补贴的深化,大量下游深加工项目绿澍的上马开工,一方面是库存和产量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工业需求可预见的增添,集体来看将会提振玉米的价格区间上移,操作方面,依然推荐中长线玉米1905的多单潞傍持有,主要风险依然是国家政策包括抛储节奏和下游深加工政策的异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