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已经进行了两轮,市场逐渐向政策市过渡。本轮拍卖共投放14/15年玉米近400万吨,成交率81.86%,同上期相比成交低8.8%,成交均价1695.16元/吨,同上期相比高55.67元/吨,但单纯比较14年成交情况,二期14年成交均价1629.19元/吨较上期低了10.3元/吨,从成交情况可以看出,拍卖开始降温。受此影响,玉米价格滞湛大稳,局部地区开始浮现落价行情。那么,玉米市场开始露出颓势,未来的行情会是怎样?前期的涨价发力过猛导致近期开始后继乏力,市场产销脱节,行情将陷入一个自我调整的阶段。 纤夫自顾不暇,上涨动能不足。当前阶段的玉米市场正值低迷期,就像是一条失去动力,只能依赖纤夫拖拽前行,逆水行舟的大船,虽有政策在前期摇旗呐喊,但想要真正的前行还要看两边的纤夫。但是很显然,低迷的大环境之下纤夫的日子也过的很艰苦。被政策撬动的行情不但没有降低“纤夫1号”小队——深加工的生存成本,还让它的付出缩了水,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另一边是低迷的消费需求,停机罢工的“纤夫1号”开始增添,对玉米市场价格行情的拉动能力下降。而另一个小队“纤夫2号”则由于小队的领头人物重病缠身,被“非洲猪瘟”折磨的生不如死,对玉米市场的拉动能力一下子就少了2500-3500万吨,哪怕是它的兄弟拼命发展禽料,也只能提供500-1500万吨的动力,难以在短光阴内弥补大哥留下的空缺。因此,玉米这条大船没有动力,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太差,逆水行舟之下不进则退。 资金实力有限,挺价难以持久。政策通过上调起拍价200元/吨的方式来拔高行情,虽说药到立见成效,但并未达到根治的目的,反而还加剧了参拍主体的压力。每吨的成本拔高200元/吨,去年还有些贸易商在行情不好时还能挺一挺,但今年显然这样的心思被挥到了身后。低迷的需求使得参拍贸易商很难维系资金链,也无法同需求端硬刚倒逼涨价,参拍踊跃性将逐渐下降,使得行情在疯狂之后开始寒静。 拍卖量价齐落,竞争压力增添。由于供需双方都不赠力,参加首拍的贸易商,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尤其是这样的环境下,后边还会有更多、更便宜的陈粮来竞争这个市场,前期成交的陈林伢概除了出库光阴有优势外,一点竞争力都没有。而没有性价比这一核心竞争力的陈粮,在后期的供应竞争中处处被动,为了走货将不得不贱价甩卖,甚至比之后的成交水准还低来脱身,这样很简单形成恶性循环。 底价强势托底,归调空间有限。虽然行情归落八九不离十,但行情很难跌穿拍卖底价。考虑到国库中14年玉米所剩不多,后期的主流行情将环绕15年陈粮的拍卖结果调整,也就是说14年玉米溢价50元/吨以内的还算安全。再加上市场需求就算再差,也还是有一定的刚需的,市场上的各用粮企业后期还是要环绕陈粮来建库存。尤其是今年的拍卖投放总量约摸惟独8800万吨,据相关机构预料,今年的需求为3.2亿吨,减去产量2.3亿吨和上年结转4000余万吨,来年正常结转1500万吨,还需要6500万吨陈粮。因此,拍卖降温不会持续太久,今年拍尽后明年的供应还难以得到保证,用粮企业一定要多备一些库存对付不时之需的。 综上所述,市场低迷的症结还是在于需求不行,很显然来自政策的强行拔高不但没有根治这一病症,还拉下了许多跟风的吃瓜群众。市场供需脱节,低迷的需求端无法满意看涨的供应端,导致供应端走货无门有价无市,而供应端随着陈粮拍卖的进行和出库,竞争压力与攘€增,行情偏弱运行。好在有底价托底,东北深加工企业也要踊跃参拍,其他产区采购玉米也将转为以陈粮为主,行情只是一个暂时的归调,预计后期的走势将是“√”形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