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结束了,玉米市场在坚挺了大半个月之后,在最后的一周光阴内开始崩盘,玉米价格浮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场遭受了今年新粮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波冲击。东北地区集体浮现了80元/吨左右的下调,山东深加工也在本地新粮的冲击下,也归调了40——50元/吨。 纵观整个11月份,前期的玉米价格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区间,以小幅颠簸为主,中旬的时候还浮现过小幅的反弹。而陷入下旬,玉米价格又重新陷入下滑通道。扶风以为,造成这种行情走势的缘故主要是基层农户的售粮心态,也即是说,价格的走势图即是农户心态的真切写照。 一,玉米价格之所以在前期保持坚挺,主要缘故是基层农户的惜售心态较为严重。 新粮上市以来,首轮冲击市场的晾晒粮结束以后,农户的惜售心态便日渐加重,加上今年华北贸易商储存方式的改变,玉米棒代替了玉米颗粒的绝大部分市场,市场可流通的有效粮源迅速减少,玉米价格随即浮现反弹。 以寿光金玉米为例,首轮冲击的最低点是1910元/吨,而后在11月中旬,持续浮现了两次冲高,最高点达到2020元/吨,而且在一元关口徘徊数日。 二,玉米价格在后期遭遇滑铁卢,主要缘故还是来自于基层农户。 陷入到十一月下旬,各地农户的惜售心态开始松动,市场粮源显然增添。注意,这波降价几乎是东北和华北同时进行的,没有显然的先后顺序。这说明,随着传统卖粮高峰的到来,部分农户对目前的市场价格的认可度,正在逐渐提高。 那么,目前对于农户和贸易商而言,最关注的问题是:玉米价格会不会潞傍往下掉?这轮行情的价格低点到底是多少?扶风以为:以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玉米价格依然有下滑的空间,而且本轮下滑行情持续的光阴约摸率要延迟到年后,甚至年度最低点也会浮现在本轮行情。 一,基层余粮数量硕大,节前购销光阴紧张。 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存储局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0日,东三省,内蒙,山东,河北等11个粮食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1277万吨,同比减少600万吨。 这组数据的意思就是,今年我国的售粮进度显然偏慢,约摸数据有部分偏差,但这个观点是市场公认的。扶风也为此做了部分地区的调研:截止到目前,黑龙江地区售粮进度不足两成,吉林,辽宁两成,内蒙一成半,山东三成,河北两成,河南,安徽进度最快,大约在四成左右。 其实基层售粮进度慢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但今年不同的是,春节光阴提前,农户卖粮的光阴被压缩,这无形之中就加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在比往年缩短了一个月左右的光阴里,卖出跟往年数量几乎相等的粮食,压力可想而知。 二,下游消费需求疲软,涨价动力严重不足 今年非洲猪瘟对养殖业带来的硕大创伤,在短光阴内很难抚平,要知道,我国玉米的消费60%是用于饲料养殖。虽然国家大力搀扶生猪产业,但二师兄也不约摸一口吃成个大肥子,养殖周期过长,加上没有疫苗的保驾护航,生猪养殖想要在短期内快速恢重几乎是不约摸实现的。 南方养殖业的疲软程度,从现货市场就能窥见一斑。例如,安徽,河南地区的新粮,按照往年的照例,大部分都是打包装发往南方长江流域,但是今年这些地区的大部分粮源,却北上冲击山东市场;再例如广西钦州港,在没有浮现大规模到港的情况下,从最高价格2080元/吨下滑到了2020元/吨左右。这些例子证明,南方的养殖市场至今并没有浮现显然好转,而且重养的道路还会很长。 三,传统卖粮高峰降临,深加工压力加大。 在养殖行业疲软的大背景下,各地的深加工企业则承担起了更多的是市场压力。但是,我国深加工每年的消耗了仅占到玉米产量的40%左右,按照玉米总量2.5亿吨计算的话,深加工每年的用量大约在一亿吨左右。深加工消耗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 今年,从新粮上市以来,深加工的收购价格向来对玉米行情有着决心性的作用。随着春节前卖粮高峰的到来,各地区深加工的到货量持续增添,山东地区33家玉米深加工企业,早间到货量车辆最多达到1100台车以上,东北地区深加工门前车辆同样也是排起长队,要是没有这场雨雪的干预,价格或将潞傍下滑。 随着春节的附近,各粮食产区的基层农户售粮进度显然加快。尤其是东北地区地伏粮,受储存条件限制,和农户在节前有变现需求,卖粮意愿增强。华北地区农户也逐渐陷入状态,脱粒卖粮的范围开始扩大,整个玉米市场正式陷入传统的卖粮高峰期。 但是,离春节还有40多天的光阴,留赠农户卖粮的光阴尤其紧张,加上深加工节前备货需求,玉米价格下滑的幅度兴许不是太大。真正的上量高峰约摸率会浮现在年后,届时东北和华北两大主产区一旦发生重叠,价格或将濒临更大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