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今年为什么会走到如此的境地?小编今天跟大家分析、分享一下个人的观点,因为如果不分析明白,大家都会很迷茫,肯定要刨根问底,因为仅有分析了原因才能展望未来的趋势。 玉米这一波的大幅度下跌,大家肯定要看明白。整个农产品的下跌过程中,玉米这个品种下跌幅度最小的,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外部资金的回撤,由于俄乌局势、美元加息导致资金紧张,导致资金回到了美国,而进一步导致其他的产品更猛烈的下跌。而农产品跌得最狠的是棉花和棕榈油,这两个产品是涨幅和下跌最高最狠的,而我们的玉米只是一个跟随性的下跌。 (二)、期货大幅度的下跌,但是现货并没有大幅度的下跌,首先我们看一下山东的现货,无非就是从2900元/吨跌落到了2800元/吨,也就是下跌了100元/吨,说明了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幅度。 (三)、期货大幅度的下跌,是受到了金融市场的影响,现货更多的是受到了贸易商、农民、用粮企业的价格支撑,所以当价格跌落了一个点,大家选择不卖粮。 (四)、口罩事件对于华北地区的影响,也造成了华北基层余粮的偏多,一些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的调研也出现了认知的偏差,叠加期货的下跌影响,加大了大家恐慌卖粮的心理,进入到7月份受到气候的影响,农民也开始心急卖粮,多方面造成了这一波玉米价格的下跌。 (五)、养殖端可控的一个数据,大家只看到了养殖企业和集团公布的生猪存栏量,而没有真正调研饲料企业的产量问题。今年的饲料产量是非常低迷的,如果只看大集团的企业报表,生猪的存栏量只减少了5~10%,但小编从山东的企业掌握到,个别企业出现了拦腰砍的现象,而华南地区20~30%的现象更是普遍,长江沿线30~40%很普遍。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情况?今年整个上半年的养殖业持续低迷。 本身饲料厂可用的饲料原料有很多,糙米、年前的小麦、进口的玉米、DDGS等等,造成了规模化集团养殖玉米的使用量彻底没有起来。 东北大企业往华北地区运送玉米的量级不是很多,今年是以“蚂蚁搬家”为主,“集中走货”为辅,这是东北玉米市场很大的一个特点,这些因素都掩盖了我们对于养殖业用粮的悲观情况。如果作为养殖业占据了玉米使用总量的一半都达不到,单独去靠深加工企业去消化根本就不现实。 大家对于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大家认为4、5月份市场不好,到了7、8月也会好起来,始终往后留,同时外围市场的因素、国内市场因素的双重因素之下,总算出现了今天的局面。 综上所述,玉米下跌我们找到了原因,那么接下来不是随波逐流,看不到盼望。因为虽然短期的下跌是很正常,小编始终说,不要看涨就涨得没边,看跌就看得玉米就不行了,要知道,今年秋季玉米上市的时候,想要再低成本的收粮,农民会不会接受? 同时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雨水偏大,会不会影响玉米的延期上市,现在我们不得而知,在青黄不接的时间点,玉米会不会有一个大的转折,会不会发生,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从养殖端来看,散养户的补栏积极很高,鸡蛋的价格表现得也不错,随着养殖信心的恢复,他们才敢用好玉米、敢用好饲料。这样对于整个玉米市场来说,是利多的表现。 黑龙江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从目前来看是减少了15%,而播种面积是决策产量的核心因素,而单产如何是靠天吃饭的。如果种植面积大范围的减产,单产又上不去,小编认为秋季的玉米价格会在高位进行震荡,不会轻易地下跌。 在这里面,大家肯定要关心核心的因素,资本还有可能走在现货的前面,现货在跟随,所以肯定要适当地关心一下期货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