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预估10月份,新疆、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与常年持平,降水也与常年靠近,利于玉米的收获及晾晒。但东北南部、西北东部,以及华北黄淮等部分地区近期降水偏多,可能会对收获会有肯定影响。 不过总体来说,随着国内各主产区玉米相继收获,距离玉米大量上市越来越近了。 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玉米市场有一些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也促使市场对于后续玉米的走势预期也有一些变化。 1、玉米减产情况有所修复 今年对于玉米来说,争议较大的就是玉米产量问题。 特别是受南旱北涝的气候影响,南方部分地区干旱较严重,促使玉米有减产预期;而北方特别是东北的辽吉部分地区,内涝严重,也促使玉米的上市以及产量甚至质量都受到肯定影响。 再加上今年由于扩种大豆,玉米的种植面积明显下调,因此,市场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今年玉米产量大致率要下滑。 但是也不断有消息显示,虽然部分地区玉米受灾减产,但是大部分地区玉米长势较好,并且通过玉米大豆套种以后,玉米产量没有减少,甚至部分地区玉米增产预期明显。 于是,对于产量增减始终争议不断。然而根据国家粮油中心最新消息显示,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玉米长势较好,增产预期较强;而辽宁、吉林部分地区的减产主要集中在低洼地区,其他区域长势良好,所以减产幅度有限;而四川、湖北等地受高温干旱影响,玉米单产有所下滑,但是其他地区长势较好,利于单产增加。因此,预估玉米有增产预期。 虽然对于增减仍有争议,但是从最近公布的几次调研数据来看,玉米减产预期在肯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这是一个重大变量。 2、国际玉米形势复杂,进口玉米价格难降 始终以来,进口玉米对国内玉米市场有较大影响,进口玉米因价格低廉往往成为了国内玉米的一大“劲敌”。但是自今年以来,多重因素导致国际玉米价格走高,促使进口玉米成本不断攀升。 一是黑海谷物出口或将“生变”。 市场最关心的就是黑海港口出口协议将于11月到期,但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对于后续走势充满不确定性。而近日俄罗斯表示,将不会续签黑海谷物出口协议,这促使市场忧虑重起,国际玉米价格立刻攀升。 二是美玉米出口面临下降,价格高涨。 美国农业部10月份公布的供需报告显示,2022/2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调低至138.95亿蒲,环比9月份预测的139.44亿蒲下调0.49亿蒲;年末库存调至11.72亿蒲式耳,较9月预估减少4700万蒲式耳,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出口量也相应下滑。 另一方面,美国中西部地区受干旱气候影响,美国玉米及大豆出口运送的重大航道——密西西比河水位降至10年以来最低水平,并且运费上涨,促使美玉米出口受到影响。 受此影响,美玉米价格高涨,当前美玉米到港成本已靠近3500元/吨的高位,远高于国内玉米价格,这对国内玉米来说,是一大价格利好。 3、惜售与观望并存,集中上量或被冲淡 今年粮价有一个明显特点,即随着种植成本增高价格也水涨船高,也促使基层惜售心情不断上涨。但是反过来看,这两年贸易商连续亏损,无论是心态还是资金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收粮变得非常谨慎。 这就导致新粮收获后基层并不急于出售,而贸易商也不敢大肆建库,玉米的购销时间就会被拖长,集中上量的风险将被冲淡。 因此,受多重因素影响,玉米的涨跌均有肯定难度,很可能会再次出现去年的“震荡徘徊”的格局。
|